1.SQL注入:
通过将恶意的 SQL 语句插入到应用程序输入中(如搜索查询或用户注册表单),黑客可以绕过正常验证机制并执行非预期的数据库操作。2.XSS攻击(跨站脚本):
当网站未能正确过滤用户提交的内容时,恶意代码可能会在用户浏览页面时被注入并执行。这可能导致窃取会话信息、更改网页内容等风险。3.CSRF(跨站请求伪造):
CSRF 攻击允许攻击者以受害者的身份向第三方服务器发起未经授权的 HTTP 请求,通常需要利用受害者自己的浏览器发送数据至其他网站或应用程序。4.目录遍历:
当应用对用户输入的路径处理不当时,可能允许访问系统上不应公开的数据或者敏感文件,导致信息泄露、恶意代码执行等风险。5.密码存储和验证漏洞:
弱加密算法(如使用明文存储密码)、未正确处理哈希值、以及暴力破解防护不足等问题都是常见的安全问题。这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访问权限。6.错误信息暴露:
服务器在响应时,可能会透露过多有关系统结构或配置的信息。这些细节信息可能会被攻击者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攻击策略的制定。7.弱输入验证:
未能正确处理输入数据,包括但不限于类型检查、范围限制、格式化等问题,可能导致注入式攻击或其他类型的恶意利用。8.权限管理不足:
未对用户权限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,可能导致敏感操作被不恰当地执行。例如,普通用户能够访问或修改管理员权限的数据和功能。9.API安全问题:
API接口的安全性同样重要。不当的参数验证、错误处理暴露内部信息等问题都可能成为攻击者利用的对象。10.配置泄露:
如敏感环境变量未加密存储、服务器日志暴露等,可能会导致关键信息被外部获取,进而对系统造成威胁。 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遵循安全编码实践(例如代码审查、使用安全框架、安全编码指南)、定期进行安全审计、实施合理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策略,并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手段